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浅析:行业现状、成本拆解、市场空间与浙江·新昌模式
一、什么叫具身智能机器人?
【具身智能】通过在物理和数字世界中的学习和进化,实现理解世界、互动交互并完成任务的目标。具身智能由本体和智能体组成,并在真实的世界复杂环境中执行任务
【机器人】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,能够通过编程和自动控制来执行诸如作业或移动等任务,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,服务人类生活,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
机器人的定义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演变,从早期简单的自动化机械装置到如今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机械臂,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执行任务,是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
二、具身智能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技术环节
三、具身智体的形态
具身智体与物理环境互动,形态既包括如:智能家电、自动驾驶车辆等,也包括机器人:如工业/协作机械臂、四足/轮式/人形等机器人等。
人型机器人作为最突出的具身形态之一备受关注,但是否属于最终形态(为何人形)?
(1)物理世界人类创造的一切场景均是为了人类形态而设计(2)集成不同形态机器人解决问题的能力(3)拟人化能更 深入的提供情感陪伴
四、行业现状
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已进入较为成熟阶段,2023年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(每万人员工拥有机器人数量)位居世界第三;韩国1012,新加坡770,中国470,德国429,日本419,平均162。2023年,中国安装了27.63万台工业机器人,占全球安装量的51%(《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》)
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,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协作机器人市场,市场销量约占全球总销量的四成以上,2023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出货达到2.3万套,CAGR预计35%以上(《2024年全球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》)
中国商业服务机器人市场日趋饱和,2023年中国消费类服务机器人安装量410万台,同比增长1%(《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》)
五、产业链图谱
六、成本拆解
七、人形机器人各部件成熟度及市场空间
2035年,人形机器人预计出货量将达140万台,市场规模预计将达380亿美元(高盛《人形机器人:人工智能加速器》),则市场空间超百亿的部件包括行星滚柱/滚珠丝杠、谐波/行星减速器、六维力传感器、编码器、力矩电机等
【行星滚柱丝杠、六维力传感器】:占机器人本体BOM成本比重最高,具有较高技术壁垒,当前国产化率较低,随着未来技术突破及规模化量产后,成本下降空间较高;【谐波减速器、空心杯电机、编码器等】:具有一定技术壁垒,部分国产厂商已经突破,当前国产化率仍不足,随着未来厂商不断加入,有成本进一步下降的空间。
八、浙江·新昌机器人产业模式
新昌位于浙江省东部,面积1213平方公里,人口42万,位列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第54位、中国工业百强县第67位、中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第61位、营商环境百强县第37位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606.67亿元,比上年增长8%,目前有销售超百亿企业4家、上市企业16家。
新昌是“中国轴承之乡”,全县有各类规模的轴承制造企业600余家,轴承相关的减速器、执行器件、关节部件是通用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核心零部件。在新昌16家上市公司中,11家系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企业,包括:三花智能、五洲新春、日发精机、捷昌驱动、同星科技、斯菱股份、远信工业、美力科技等。
因此,早在几年前,新昌就瞄准“机器人”市场,超前布局通用智能机器人新赛道、新领域,为传统产业注入新质生产力。三花、五洲新春、斯菱轴承、捷昌驱动等一批敢于创新、勇于创新的优质企业,以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前瞻的战略眼光,积极探索机器人新产业,在机电执行器、滚柱丝杠等细分领域抢抓风口、抢占先机。目前,在通用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域,新昌已在伺服系统、减速器、丝杠、轴承、传感器、原材料等领域形成优势产业集群。这些先天优势,为新昌发展通用智能机器人产业插上了腾飞的“翅膀”。